3月29日拍攝的歙縣新安江山水畫廊景區。本報記者 王蘭蘭 攝
作為黃山—徽州古城—千島湖黃金旅游線的明珠,綿延百里的新安江山水畫廊以“一江春水兩岸詩”的獨特魅力,吸引了眾多游客。
3月29日上午,“春游江淮 千姿百態”主題采風團的游船從歙縣深渡碼頭啟航,一路暢游新安江山水畫廊。這座始建于隋唐的千年古渡,曾是徽州最大的水上門戶。當地諺語“天堂在蘇杭,門戶在深渡”,道盡古徽商沿此水路闖蕩天下的軌跡。站在甲板遠眺,鳳凰島300度的完美江灣劃出優美弧線,這個“新安第一灣”,見證過無數商船載著徽墨、歙硯、茶葉順流東去,也見證過無數游子逆流歸鄉。
此刻的鳳凰島江灣岸旁,油菜花正開得肆意張揚。株株花莖托著金黃花瓣,簇擁著嫩黃花蕊,在春風里輕擺腰肢,與粼粼江水相映成趣。
“沖著這江灣花海而來,看到金黃鋪展、春水東流,便覺得春天的希望都融在這景色里了。”來自天津的游客張平感嘆道。
“源頭活水出新安,百轉千回下錢塘。”據了解,新安江發源于皖贛邊界海拔1629米的環玉山脈主峰六股尖,這條數百公里的“玉帶”在皖南群山中百轉千回,經街口奔涌注入千島湖,最終匯入錢塘江歸海。
船移景換處,九砂古村的青石板路蜿蜒至江岸。千年古樟掩映著馬頭墻,非遺劇場里徽調悠揚,古法榨油坊飄來木樨香。游客可以在村里的古戲臺學唱徽劇,在民宿體驗竹編技藝,在農家品嘗臭鱖魚與毛豆腐,感受“無徽不成鎮”的徽商文化。
行至綿潭村,江面忽然傳來清亮的漁歌。數艘漁船載著鸕鶿在雨中而來,老漁民手執長竿,訓練有素的鸕鶿時而潛入碧波,時而銜魚出水。這傳承千年的捕魚技藝,令人驚嘆。
據歙縣文旅體局工作人員方邵徽介紹,新安江四季皆有妙趣:春可踏青賞花,夏能采摘枇杷,秋宜登高觀葉,冬適圍爐品橘。自2006年成為安徽攝影創作基地以來,無數鏡頭聚焦這里“人行明鏡中,鳥度屏風里”的詩情畫意。如今,當地推出的古風游船、生態研學、農事體驗等特色線路,更讓游客沉浸式感受“徽商故里”的文化底蘊。
3小時江游漸近尾聲,游船調轉船頭,向深渡碼頭緩緩返航。回首望去,兩岸青山如黛,百里江流蜿蜒如練。粼粼波光中,江風挾著油菜花香與濕潤水汽掠過船舷,拂面而來。視角轉換,遠處鳳凰島的江灣弧線依舊優美迷人。
(記者 李邦軍)
責任編輯:祁夢寶